学院一贯重视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学术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学科相关竞赛,学风建设与创新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增强同学们对于各类科研竞赛的了解,提前规划科研发展方向,提升同学们科研参与度,现将各类学科竞赛展示如下:
一、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
竞赛时间:
每年5月中旬
(具体时间安排以当年大赛细则为准)
主办方: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竞赛介绍。
旨在推动中药学专业建设、中药学类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着重强化学生的中医药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致力于培养“传承有特色、创新有基础、服务有能力”的中药学类专业人才。
比赛分为中医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技能竞赛、团体决赛三个环节。
中医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竞赛涵盖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等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技能竞赛包括中药材及饮片辨识技术、中药未知粉末鉴别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化学技术、中药分析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药理技术。团体决赛采用现场答题形式竞赛。
参赛对象:
全国各高校中药学类专业本科生。
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
竞赛时间:
约每年4-8月,分为初审、初赛和决赛三个环节
初审:约每年4月下旬
初赛:约每年5月上旬;
决赛:约每年6月上旬。
(具体时间安排以当年大赛细则为准)
主办方:
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
竞赛介绍:
大赛分创新组和创业组:
1、创新组:生物、食品、医学、药学、环境等相关专业在校本专科参加创新实验取得的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学术论文(已发表、未发表均可)、发明专利等。参赛选手之一须为作品的前三作者。
2、创业组:参赛团队需完成一份具有市场前景的生命科学相关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创业计划书;创业组分为实践类和创意类,实践类项目成员之一须为公司股东。
参赛对象:
高等学校生物、食品、医学、药学、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每个参赛队由2-6 名队员组成,指导教师1-2人;项目负责人只能作为创新或创业一个项目的负责人;非负责人可以同时参加创新和创业各一个项目。(指导教师必须在成果属名)。
报名网址:
http://p1.webxun.com.cn/Login.asp
大赛微信公众号:
smkxcxcy-5
三、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竞赛时间:
初赛复赛:6—9月
全国总决赛:每年10月-11月上旬
(具体时间安排以当年大赛细则为准)
主办方:
教育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等主办
竞赛介绍: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参赛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
职业院校(含职业教育本科、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学生(不含在职生)、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学生(不超过30周岁)
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
普通高级中学在校学生
报名网址:
http://www.qqbeta.net/app/4744.html
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竞赛时间:
自2014年起每两年一次
(具体时间安排以当年大赛细则为准)
主办方: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等主办
竞赛介绍:
在原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基础上,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自2014年起共同组织开展"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下设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即“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3项主体赛事。
参赛对象:
凡在举办大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可参加全部3项主体赛事;毕业3年以内(时间截至举办大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可代表原所在高校参加创业实践挑战赛(需提供毕业证证明,仅可代表最终学历颁发高校参赛)。
报名网址:
http://www.chuangqingchun.net/
五、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竞赛时间:
每年6月开始报名,第二年的4月举行省赛和全国决赛
(具体时间安排以当年大赛细则为准)
主办方:
由教育部高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生物技术及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主办
竞赛介绍:
举办生命科学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宽科学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生物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学生围绕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鼓励跨学科领域,开展自主性设计实验或野外调查工作,寻找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与生命科学领域有关的调查、监测、检验、检疫、诊断、分析、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各参赛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或野外调查,记录实验或调查过程,获得实验或调查结果,并进行分析,形成作品,撰写论文。竞赛分科学探究和野外实习两大类。
参赛对象:
全国高等学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大学生。
每支参赛队伍由1~2名指导老师和不超过5人的参赛学生组成,指导老师必须是参赛队所在学校的正式在编教师,每位老师指导的参赛队伍数最多不能超过两支,且作为第一指导老师的只能有一支队伍。
报名网址:
www.educulsc.com(参加三、四届的同学使用)www.educulsc.com(参加竞赛2021的同学请通过新平台注册并创建团队,并且之后每一届竞赛都会使用新平台)
六、“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
竞赛时间:
以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例:
院(系)初赛阶段(2020年10月20日—12月4日)
校赛初审阶段(2020年12月5日—12月11日)
项目完善阶段(2020年12月12日—12月25日)
项目复赛阶段(20年12月26日—21年1月8日)
项目实践提高阶段(2021年1月9日—3月7日)
终审决赛阶段(2021年3月8日—4月12日)
共两个项目,每个项目两年举办一届
(具体时间安排以当年大赛细则为准)
主办方: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
竞赛介绍: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小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本届竞赛决赛时间的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集体作品参与总人数不超过8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 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参赛对象:
凡在本届决赛当年的6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决赛当年6月1 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可以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前两年可以按硕士学历申报作品。
七、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
竞赛时间:
以iGEM 2017赛程为例:
2月上旬-4月下旬提交队伍注册
6月申请参加Jamboree的护照
7月-8月提交项目初期描述,并将其推送至队伍的Wiki主页上
9-10月提交团队的标题、摘要、成员名册、项目DNA以及团队评审表
11月上旬进行线下比赛
(具体时间安排以当年大赛细则为准)
主办方:
每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
竞赛介绍:
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大学生科技赛事,也是涉及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等领域交叉合作的跨学科竞赛。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3年创办,于每年10-11月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最,2005年发展成为国际赛事,参赛队伍逐年上升。2019年,比赛扩展到353个团队,覆盖40多个国家和6,500多名参与者。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赛况和研究成果每年都受到《科学》、《自然》、《科学美国人》、《经济学人》等顶级学术杂志、英国广播公司这样的传统媒体的关注并进行专题报道,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基因工程机器 (iGEM) 基金会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促进合成生物学、教育和竞争,以及发展开放的社区和协作。这是通过促进一个开放的,合作的社区和友好的竞争。iGEM基金会最大的活动是iGEM竞赛。iGEM竞赛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解决世界面临的日常问题来突破合成生物学的界限。多学科团队主要由大学生组成,他们共同设计、构建、测试和测量自己的设计系统,使用可互换的生物部件和标准分子生物学技术。每年有近6000人把夏天献给了iGEM,然后在秋天聚在一起展示他们的工作。
参赛对象:
比赛分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组三个组别,按照参赛队伍项目领域,分医学健康类、测量类、环境类、软件类等多个类别,评出金牌、银牌、铜牌;同时设立单项奖、各类别最佳项目奖,包括最佳建模奖、最佳新生物模块奖等。从获金牌的队伍决出最后入围的最终名单中,评出冠军、亚军、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