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APP下载官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一组珍贵的烈士家书
发布时间:2023-11-08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西柏坡纪念馆里,收藏着一组珍贵的烈士家书。烈士名叫何文超(曾用名王超),于1947年12月牺牲在攻打元氏城的战斗中,年仅15岁。这些家书是何文超烈士生前写给父母和兄妹的。70多年过去了,虽然信纸已经泛黄磨损,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家人的思念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依然深深地感动着人们。

何文超烈士生前写给父母和兄妹的书信,右下为《冀中导报》刊登的何文超家信。资料图片

这是烈士何文超在短暂一生中,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摄于周岁。资料图片

1933年1月,何文超出生在河北正定县南高营村。他的父亲王雅波和母亲何味琴很早就参加了革命,长期战斗在晋察冀边区。受父母的影响,何文超小小年纪就心向革命,积极要求参军。

1945年,刚满12岁的何文超来到冀中六分区敌工部当警卫员。1946年秋冬,13岁的何文超参加了解放军,成为冀中军区独8旅第22团第3营第8连的一名战士。入伍后,何文超先后担任宣传员、文化教员,参加了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元氏等战役。

由于解放战争形势发展迅速,战斗生活十分紧张,何文超母亲与他约定:抽空多写书信,向家人报平安。何文超从参军到牺牲近一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回过家。这些书信是他战斗经历和革命心声的珍贵见证。

1946年12月27日,刚刚入伍的何文超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们在这里生活很好,每天上政治课、军事课,借此我可以在军事上懂得一些,我想在这比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还多呢!”“今年的旧历年又快到了,我们今年虽然不能在一块过年,可是我想要比在一块过年还要热闹得多。因为我们在前方过着紧张而又快乐的生活,使我没有一刻不在快乐着!学习着!进步着!”

空闲时间,何文超把父母寄来的《苏联红军英勇故事》一书看了好多遍,制订了为人民立功的计划: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对敌人开展政治攻势;帮助战友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自己也要学习提高;要学会打重机枪和迫击炮……

战斗锻炼了何文超的胆量和军事技术。石家庄战役中,他冲到战斗前沿,以柴堆为掩护向敌人喊话。任凭敌人的子弹打得柴堆沙沙作响,他仍镇定自若地坚持对敌人开展政治攻势。战斗间歇,领导给何文超放了几天假,让他回家看看。当时部队驻地距离他的家乡南高营村只有9公里,但何文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把对父母兄妹的思念悄悄埋在心底,仍然坚守在部队,时刻为战斗准备着。

参军后不久,何文超笔下的一封封家书引起了部队领导的关注。1947年2月9日,《冀中导报》特意刊发了他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以激发部队官兵战斗士气。

何文超在信中这样写道:“我们部队最近转战到最前线。现在我们前方的情况是处在向敌人反击的时期,我们要配合平汉战役,来大量歼灭敌人。”他还向父亲讲述了他参加过的三次战斗的情况:“在这三次战斗中,锻炼了我的胆量和军事技术。以后看吧,我要经常来参加战斗,并且要把每次战斗的经过,报告您老人家的。”

何文超在信中没有流露出行军的艰难,也没有描述战斗的惨烈,只是充满信心地汇报着一个个胜利的消息。这封信被母亲何味琴小心翼翼地从报纸上剪下,并精心珍藏起来。

1947年11月12日,我军解放了石家庄。何文超写信向父母报告了这一喜讯:“这次我们配合晋察冀野战军把石门(即石家庄)解放了,我们家也随着解放了,你们一定早就听见胜利的消息了吧!”“这一连串的战斗,实在是把我锻炼得不轻,使我胆量增大了好些,我挨过飞机打又挨过炮打,把我在思想上怕飞机的事又忘了。”“我们部队现在正休息,估计近几天又要执行新的战斗任务——攻打元氏城。”从信中看来,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何文超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不料,这竟是他写给亲人的最后一封信。

攻打元氏城是石家庄战役的一部分。元氏城是石家庄以南约70里的一个城镇。城墙由大方石头垒起,异常坚固。敌人在城墙上凿出密集的枪眼,架上机枪随时准备射击。元氏城守敌4000多人,多是流氓、特务、地主。他们无恶不作,极其反动顽固。

正太战役中,解放军两次强攻元氏城未果。为了不影响整个战役的进行,我军暂时撤出了战斗。当石家庄战役进行时,解放军对元氏城采取了围而不打的作战方针。此时,石家庄获得解放,元氏城守敌便失去了“靠山”。

17日,冀中军区独7旅、独8旅乘胜对元氏城发动了进攻。面对坚固的城墙,作战部队没有强攻,而是从城墙外一直将地道挖到墙根下,然后把炸药放到棺材里,通过坑道运到城墙下面。

战士们风趣地说:“让敌人也坐坐咱的土飞机”。随着城墙下几个炸点的炸药一起被引爆,四面的城墙都被炸开了二三十米的大口子。浓烟还未散去,战士们就从这些炸开的口子冲杀进去。

12月3日,是攻打元氏城的最后一天。当何文超端着枪,跃过元氏城南门城墙的缺口时,被敌人打伤腰部。敌人趁机扫射,何文超全身多处受伤,壮烈牺牲。

何文超牺牲后,人民政府将其安葬。1952年,母亲何味琴将他的灵柩接回正定县南高营村。后因世事变迁,烈士尸骨无从找到。2007年清明节前,亲人们将何文超的灵位安放在北京八宝山烈士堂。墓碑上铭刻着:“这里长眠的是在解放战争中12岁参加革命、13岁参军、14岁入党、15岁牺牲的何文超烈士。”墓碑上的照片是何文超周岁时的留影,墓里埋葬的则是他所写家书的复印件。2018年12月,何文超烈士的妹妹王新生将这些珍贵的书信捐赠给西柏坡纪念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何文超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尚且稚嫩的青春,但他勇敢、乐观、一往无前的精神,永远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

Baidu
sogou